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洞察
作为中国改革程度最深、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于2017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之下,数字经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携手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基于全国统计数据和领英中国人才大数据样本,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发展现状、流动特点、技能需求,并通过对标国际知名湾区,进一步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地位和人才特色:
人才城市分布各具特色。整体来看,以珠江为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分布大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状态,高水平人才、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广州,且以深圳为首。
专业背景金融与数字占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毕业大学知名度较高,超过25%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30%。在人才专业方面,金融类专业排名较高,这与粤港澳地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呼应;计算机科学、电气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性专业也较领先,意味着ICT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湾区对外呈现人才净流入状态。与国内其他数字经济中心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名列前茅。其中,相比于北京、武汉,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更具吸引力,和上海、成都相比吸引力不相上下,但不如杭州。国际范围内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大湾区内部凸显深圳重要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人才流动中,对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均为深圳,而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人才都在向深圳集中。与高水平人才相比,各城市数字人才的流失比重更高,更加突显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中心的地位。
内地港澳连通亟待进一步激活。香港与湾区其他城市的人才往来率大大低于深圳和广州,而澳门则更低,两大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城市的人才交流存在较大的激活空间。近年来前海自贸区的发展正吻合了“深度对接港澳”的需求,政府也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港澳青年来深,共同拓展“前海模式”。
粤港澳创新创业潜力大。对标旧金山湾区、悉尼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人才占比最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其创业人才占比低于国际湾区平均水平,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开拓潜力。在科研能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更高,深圳作为核心科创城市,其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90%。企业创新能力突出,但高校研究能力较弱,这也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的特点。
人才储备后劲足。从人才的学历分布看,三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学历水平较低,尤其博士学历人才占比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从人才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之间的人才占比最高,且在三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数据最高,人才队伍年轻化特征明显,发展动力和后劲十足。粤港澳大湾区工作3-5年和工作1-3年的人才占比均最高,但工作1年以下的人才占比则接近旧金山低于悉尼,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队伍年轻却不“年幼”。
此次研究报告突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特点与核心城市的人才优势,有利于湾区内部的区域协作与城市融通,以便探索促进人才汇聚和流动的最佳模式。同时,通过对标分析国际著名湾区,力图帮助粤港澳各级政府规划人才培养路径,打造人才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助力粤港澳跻身世界级湾区。